推广 热搜:

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是什么

   日期:2024-03-28     来源:www.heshangyu.com    浏览:461    
文章简介: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是燕山月似钧。“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钧。

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是燕山月似钧。“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钧。”这句古诗,描绘了一幅大漠荒野的景象。漫天的沙尘,遮天蔽日;荒凉的山谷,人迹罕至。是著名诗人李贺的千古名句。

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是什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钧。意思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分析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燕山:在河北。有一说为燕然山,就是目前的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这两句是经典的边疆战争场面,连绵持续的燕山山岭之上,一弯明月当头朗照;月光之下,无边的沙漠就像铺了一层白皑皑的雪。如此的战争场面,放在普通的军士眼里,就是悲凉、悲壮、肃杀,就是铁血,就是死亡,但对于战场有梦想的李贺,却有着异乎一般的吸引力,他贪了个叫“晋肃”的爸爸,于是没办法参加“进士”科考试,身体又太弱,没办法上疆场从军。长期报国无门的李贺心心念念地想着,即使去沙场当一个普通的士兵,他也是心向往之的。在李贺心里,沙场才是男儿应当去的地方,只有那里,才是英雄的用武之地。诗中所说的“钩”本是弯刀。“吴钩”是近战兵器,是壮士、刺客的装备,把月亮比钩,当然也由此含有奋斗的意思,当然,月亮的形象也的确似“钩”。

大漠沙如雪的出处

这个千古名句源于李贺的《马诗》,全诗是如此的: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品介绍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事实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遭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创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805)、元和(806~820)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作者期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对马有所偏爱的作者可能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携带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作者介绍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忧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法,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