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70后八零后九零后一同讲述不同年代的考研历程

   日期:2024-05-21     来源:www.czgsx.com    浏览:366    
文章简介:日前,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落下帷幕,全国164.9万考生分赴全国每个考试知识点赶考。因为考试时间初次提前到元旦前,考研、期末考试、圣诞接踵而至,这次“考研大战”看上去尤为紧张。

 

日前,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落下帷幕,全国164.9万考生分赴全国每个考试知识点赶考。因为考试时间初次提前到元旦前,考研、期末考试、圣诞接踵而至,这次“考研大战”看上去尤为紧张。

依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统计,从1978年恢复招收和培养研究生之后,截至2009年8月31日,国内共授与学士学位1827万人,硕士学位273万人,博士学位33万余人,近三年,全国每年授与硕士学位约51万人。近20年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增长率在2008年、2014年分别出现负增长。中国年轻人网记者走访多所高校、科研所的考研者、研究生,探索考研背后的年代烙印。

九零后,考场缺席,年代给了大家更多选择

今年考研,记者走访多个考试知识点发现,几乎每一个考场都有考生缺考。在考研第2日,缺考考生的数目更多,在北京某考试知识点的一个考场内,30个考座只坐了19个,上座率不到三分之二。一名多次监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姓张的老师告诉记者,近期几年,每年都会有学生缺考,在考完英语之后,缺考学生更多。

陪女朋友一块前来参加考研的人民大学大四学生赵康表示,就业重压非常大,在备考阶段就一边找工作,一边复习,因为准备不足,下午考试的英语成绩不太理想,索性舍弃考试。赵康计划先找工作解决生活问题,毕竟,来自农村的两个人家庭条件都不太好,考上研究生后,学费也是问题。“我先工作赚钱,把她供毕业,我再考个在职的,经济重压能小些。”

与赵康不同,来自北京的小王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最好,他把考研看做生活的一段历程,“有人说,没历程过考研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大学。”他觉得即使考上研究生,毕业后,还是要到社会上找工作。“有个坑先占着”,考完政治后不计划继续考试的小王说,“我已经签了工作了,来考试完全是为了让自己了解考研是如何一回事,说白了是为了增加历程。”

基本没为考研干什么努力的重庆大学的钱多多从大三暑假开始就扬言要考研,直到考研前一个晚上还沉浸在DOTA中。27日早晨9点,匆匆赶到考场的他由于迟到,已经进不去考场,他决定舍弃今年的考研。

对于考生中途弃考的现象,南京大学教授路远觉得,现在的九零后生活条件比前几代人都好,带来的应付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变弱,因考场失利而离场也是应付挫折能力减少的表现。

“社会整体的普通生活活水平提升之后的特征之一就是人的进取心和面对挫折的能力减少。伴随生活质量的提升,不少家庭也没迫切地需要孩子立刻赚钱补贴家用,不少人也就选择了不为难自己,能考就考,不可以考再想别的方法。” 路远说,对九零后来讲,面临的选择更多,更不想被束缚。从价值中立的角度上,考生不管做什么选择,都是价值观的变化,至于好坏,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评价。

八零后,为缓解就业重压去考研,最后还是要直面重压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许长辉向记者讲述了他们那个年代的考研故事。许长辉的同学大多出生在1982年左右,“考研基本是社会所迫”。学工科的他们毕业后,工作地址要么是野外,要么是煤矿,非常苦、非常累,大伙都把考研当生活的“过渡阶段”,在读研时探寻生活的方向,一个同学就是在读研时发现,自己合适当公务员,最后考入了某省局,如愿以偿。

张老师对比近几年的监考状况后,向记者表示,近几年大龄考生渐渐变多,“不少人都是已经工作的”。在北京某小学任课的语文教师李天已经走上工作职位6年了,今年是她第三次走进考场,之前的两次,都由于工作繁忙,复习不充分,“败在了万恶的英语上”。说起考研是什么原因,李天介绍,近几年,学校新招的教师都是研究生,甚至还有博士,“不拿个研究生学历,不踏实”。

更多的研究生考研是由于本科毕业没找到理想的工作。明年6月份马上研究生毕业的韩丹表示,在经过3年的研究生学习后,在招聘会上,还要与本科生、博士生角逐一份工作。她感觉工作重压并没比本科毕业时候小。假如没解决北京户口,韩丹想继续考博士。

中国年轻人政治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剖析道,多次报名考研和考研中途退出都非常容易见到。想报名参加考试,说明“九零后”、“八零后”们是有上进心的。但“裸考”、“酱油党”,“随大流”报名参加考研,却没充分复习,进了考场碰壁后退出,也说明一部分大学生对生活缺少规划,逃避现实,懒于奋斗。

70后,分配工作,考研相对少

1994年,全国37所重点院校试行并轨制收费,逐步打造起“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成本、毕业生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机制。1997年,中国高校实行全方位招生并轨,此后,高校收费一路上涨。到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了收费上学,标志着招生并轨改革的落幕。

1994年的夏季,1975年生的中国科学院教授唐家奎考上了大学。在他的回忆里,1998年大学毕业时,班级大多数同学都选择直接工作了,当年班里同学考研数目和今天比起来比率还是低不少。“那个年代考研,需要单位人事开具赞同证明才能考试报名,并不像今天这么自由,所以对于应届生还是往届生来讲,选择考研相对主动意愿性强一些,为了深造或者学术梦想或者凭着读研调换工作单位的人相对较多。” 唐家奎说。

唐家奎回忆道,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辽河盘锦油田找到份技术员的工作,被分配到野外一线作业。毕业那年,正赶上1998年夏天中国大洪水,油田被淹,作业油井被强行关闭,野外钻井作业也遭到影响,单位常常放假。他想,如此总放假,学的常识也就荒废了,还是借助这休息的时间去学习、考研深造。就如此,1999年唐家奎顺利考入中国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唐家奎总结道,“大家那个年代,对家庭,对社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考研都是以主动寻求进步为主”。特别在十几年前,研究生招生数目少,研究生的含金量相对比较高,同意教育年限和将来就职的收入、社会地位是具备较高的正有关关系,研究生比起今天也较受单位欢迎和看重。

南京大学教授路远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伴随年代的变迁,就业市场的变化,每个年代的人价值观和行为方法会有所不同,所做的选择势必会有所差异。与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考生对于研究生的向往相比,研究生的吸引力减少,现在的考生已经不再像前辈一样,对研究生维持着神圣感了。对于目前的考生来讲,考研究生,只不过他们本科毕业后海量的选择中的一种。理性的学生会在受教育年限与工作收入的权衡中进行选择。

今年是专业型硕士报名人数首超学术型报名人数的第一年,路远预测,伴随社会的进步,培养年限短、更看重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专业型硕士将会在将来大放异彩。路远介绍,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既可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同时,又能尽量地节省人才培培养本,这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的趋势。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